so米直播

图片
用文化的力量做好理论传播
  • 2023-11-27 09:58:45
  • 来源: 学习时报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打印】   【字体:    

  文化无处不在。人类生活本身就是一种通俗化的文化形式,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如果不植根于文化,就很难与大众相亲近。因此,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求我们借助文化的力量加强理论传播的实效性,使马克思主义从纯粹的理论形态转变成浸润人心的文化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论传播提供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基础、文化基因,其中蕴含的思维理念、价值情怀、精神气度,深深融化在中国人的意识、思想和行为规范中,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积淀,其中涵涉的民族文化心理、文化思维模式是后人接受新知的基础。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自我总结、自我继承、自我扬弃和自我完善。这就意味着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生成、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传统文化的连续性、民族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实现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人民所接受,成为人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必须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民族形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创新概念和范畴都吸收借鉴了传统哲学的文化元素,例如小康社会、中国梦、初心使命、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都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话语。

  中西文化交流推动形成理论认同。理论认同与文化认同紧密联系,理论认同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支撑是文化认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实现民心相通,才能以文化的共鸣激发理论的认同。文化认同需要超越国界的文化交流,没有文化交流,就没有相互了解,就没有民心相通,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与外来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融合中实现兼收并蓄,激发出青春活力。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创造了易于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了国际社会对这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的尊重、认识与认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话语权,建立在对人类一切优秀成果的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扎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构建了具有广泛共识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促进了国际上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接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红色文化是生动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科书。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和不谋任何特殊利益的高尚品格,表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畏艰难困苦、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积极风貌,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巨大勇气。红色文化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而产生,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象化样态。挖掘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党的理论传播方式创新的必然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中,留下了大量的光辉事迹、革命遗址、珍贵文物,成为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借助红色文化这一教材可以使党员干部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个根本的道理,更加坚定心中的理想信念,激励党员干部积极进取。

  大众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的桥梁。大众文化面向大众、服务群众,切合群众认知特点和需求,与群众的现实生活相契合,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凝聚人心的理想和精神支柱,需要贴近群众,与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俗化、大众化才能深入人心,被群众理解接受,否则就会陷入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的泥沼,曲高和寡、高高在上,就无法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大众文化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范畴直观化,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通俗化,容易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大众文化丰富多彩,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性显著,理论传播要在深入挖掘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以文化为理论传播的载体,通过新颖的艺术创作,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以轻松、有趣的形式,丰富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发挥大众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促进作用,需要创新理论传播方式,构建理论宣传教育立体化平台。借助诗歌艺术、小说散文、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大众文化传播手段,满足群众的兴趣爱好,凝聚和激励群众。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渠道,理论传播要发挥报刊、图书、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全媒体理论宣传平台。以文为媒,把理论融入企业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等新载体,深入到人民群众社会生活实践的全过程。

  (作者系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田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