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米直播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 :
何 氏
  • 2017-12-19 01:34:33
  • 来源: 台山政府网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字体:    

何氏源于韩,周王室同宗。《姓纂》中载:“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
何姓源于周文王,黄帝的后裔。黄帝为姬氏,传至叶弃。叶弃好种植,开稼蒍有功,被尧帝举为农师,封于邰,曰后稷。稷传至亶文(周太王),亶文有三子:泰伯、仲雍(虞仲)和季历。季事殷为商王所杀。季子姬昌继位,是为周文王。公元前1066年姬昌死,其子姬发(周武王)继父业,举兵灭商。公元前1056年建立周朝。周武王封兄弟之国15人,姓姬之国40余人。周武王有子弟周成王同母弟叔虞封于唐,名唐叔虞,其子燮继位,称晋侯。唐叔虞十二世裔孙武子事晋有功,封于韩原,名韩武子。其子孙韩厥,以封邑名为氏,并在晋为公卿。公元前453年,韩厥七世孙韩虔,同赵族的赵籍和魏族的魏斯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韩并了赵魏,建立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至韩王安时(即战国末期公元前230年),被秦皇赢政打败六国,建立秦朝。韩国共历11世174年。
韩国灭后,韩氏子孙分散各地,其中有一支散居江淮一带(今安徽省地方),因惧秦虐,有韩瑊,携妾氏遁迹于卢江郡,隐于东乡要津,掌舟渡人。秦始皇巡守博浪沙,韩国旧臣张良为报灭韩之仇,令力士椎击秦皇,而误中副车,秦皇疑为六国遗族寻仇,遂密令搜诛六国遗族。秦吏过东乡,逐一诘问客居者,适问及瑊。瑊指冰冷河水曰“姓此”,以河水之寒冷代“韩”。秦吏误听为“河”姓,遂登记为“河”氏。后有秦吏同行者告知此事,瑊大惊叹道:“吾家免遭刀斧之灾,河之功也,然姓氏当以人附丁口,岂可似水泛滥无所归?”遂依音转“河”为“何”。当地人口音何与韩同音,其次也取河水源远流长之意,故以韩讹为何姓。
何姓实本于韩而源于姬,周,又始于瑊。何瑊居于卢江郡,有弟何庶,兄弟二人实为何氏受姓太始祖,子孙繁衍,发展快,人口多,势力大,逐另成为当地望族,繁衍至今已100代,这是何氏的正宗,世代名闻。卢江郡是何氏的望地,何氏后裔以卢江为郡属,定堂名为“卢江堂”。后东海(可能福建地,待考)亦有何氏望族,故有的后裔也以“东海”为堂名。据《百家姓》载,也有何氏后裔以“河内”为堂名。
何氏渊源还有数脉:
一、为唐代时“昭武九姓”之一。随唐时代,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九姓政权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康的祖先为月支人,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高台县境),被匈奴压迫而向西迁徙,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分建九国(族),其国人有许多在中原地区,后代延续,融合到汉族中去,他们的姓就是取自其国名,并附唐。
二、《五代史》载,吐谷浑有何氏。唐朝时,北方有少数民族部落姓吐谷浑。他们与汉文化接触多了,其中有的人就选了汉文字中的“何”字作为自己的姓,繁衍开枝。
三、改姓,赐姓。据《汉书五行志》所载,西汉时有朱苗,冒姓何氏,其后裔繁衍为望族。《兰州府志》记,明朝有吐蕃宣尉使锁南,其子铭归在朝担任河州卫指挥同知,朝廷赐其姓为何。

入粤概考
据各地何氏宗谱记载和在广东省南雄县珠玑巷民族南迁记中,何氏瑊、庶两大始祖的后裔均于北宋末,南宋初的两次大迁徙入粤的。为逃避金兵追杀,中原士民一部分随宋高宗走东南,流寓于太湖流域一带;一部分随隆祐太后走赣南回临安。士民在动乱中,又南渡大庾岭,寄寓南雄。经过一段时间,又从南雄往南迁,流寓于珠江流域一带。何氏也一样,《珠玑巷氏族南迁记》载,流寓于南雄县珠玑巷有33姓97人,其中何氏占4人。据《龙川文史》载,南迁也是两路:一是为受姓瑊祖五十世裔孙何棠、何栗、何榘三兄弟等经江西往广东南雄沿北江而下迁至珠江三角洲,其后裔散居于番禺、顺德、中山、新会、南海、佛山、高要、增城、东莞、宝安……等地;另一路为受姓庶祖四十一世裔孙大乙郎迁福建宁化,其后裔何源美(念四郎公)迁广东程乡(今梅县),后裔散居梅县、大埔、平远、兴宁、五华、蕉岭、龙川、河源、和平、连平、海南……等客家地区。
因此,何氏入粤可分三大类:
一、南雄系,以何棠(又名何集)的后裔统称。何棠、何栗、何榘兄弟三人均为何明允之子,同为宋政和乙未年进士及第,时称“何家三凤。”何栗状元及第,官至观文殿大学士,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执,栗随二帝至金都,不屈而死,以身殉国,后追封为路国公,后裔均尊称棠、栗、榘三祖为始迁祖。
何棠又名何集,宋政和乙未进士,生九个子:德临、德载、德廷、德全、德高、德御、德容、德芳、德洪。其长子德临(二世),南康参军,生六子:元崇、元望、元充、元厚、元晋、元高。德临的长子元崇(三世),修南雄宗庙,生秘、利二子。元崇长子秘(四世),修南雄宗谱,生五子:琇、琛、琰、瓒、琪……
何栗,字文慎,号北斋,宋政和乙未状元,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生二子:雍、熙。二世雍生八子:太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郎、九郎、十郎;二世熙,生二子:二郎、三郎……。他们12人,以文学名,人称十二相公。
何榘,宋政和乙未年进士,生一子禹,禹生一子元克……。
二、闽系,以何源美又名念四郎的后裔统称。何源美,大乙郎后裔,讳铨,号罕明,为受姓祖庶五十三世裔孙,明洪武二年由松源迁程乡乌廖沙开基立业,卒于明洪武二十七年,葬“罗裙铺地”。生四子:文渊、文滨、文深、文汜。后裔尊何源美为始祖。其长子文渊(二世)生五子:德聪、德源、德辉、德英、德亮。这五兄弟又分别生3~5子。其二子文深,生四子:德新、德贵、德俊、德远。这四兄弟又分别生2~4子。其三子文汜,生三子:德传、德宣、德满,他们又分有儿子。其中次子德宣于1399年随父文汜迁肇庆府(今佛山南海一带)恩平塔下立业。其四子文滨也生三子:德忠、德议、德渊,他们又分别生有一子。
三、仕途入粤。据高要何氏宗谱等记载,何氏先祖早就求得功名,往粤各地为官定居:
十一世祖何颙(瑊祖后裔),字维仰,为东汉荆州主薄,徙居阳山县通儒坊;
廿世祖瑜,字伯阔,南宋高宗时为增城令;
三十一世祖何言,字于宣,为唐新州(今广东新兴)云浮镇将,卒于镇溪洞,州人立庙祀墓在方岳山(今连州)。其子何徽,字子弘,继承父业镇守云浮,98岁卒葬白罗山茔域(今连州);其孙何昌期(33世),字伯唐,号阳严,唐天宝年安禄山造反,昌应诏勤王,平乱有功,为卫尉上将军进唐侍中大保封宁国伯,立宗庙祀,修通儒坊谱,卒时与妣侯氏宁国夫人,合葬于七指桥山(今属阳山);
三十六世在曲江,三十七世国祚字懋延,以经学典曲江县教谕,卒葬石壁山(今番禺)。其子(38世)何楷,字仲端,以文学著闻,广州刺史聘典州校诲人,徙居番禺清水里。其曾孙何昶(41世)又名楚,为晋御史参军。宋熙宁间,赠清海军节度使殿前侍御史,立庙南雄,赐扁“忠义何公庙”,其孙迴、迈定居南雄沙水里。
四十六世何伯逵(达)字道行,宋元祐三年为端溪令(今德庆县);
四十九世何源,字来远,号清甫,据开平龙塘族谱记载,是何氏开平始祖。清甫原是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涵江延寿里大榕树下人,娶林氏安抚使耕公之女。清与侄何栗是北宋同科进士及第。宋徽宗建中靖国之年,清甫官居东粤(今新会县)念一宣教使,进阶嘉仪大夫、广南东道学士,谥文懿。入粤时迎母饶氏妣林氏就养官署,历任已满,超擢右丞。公元1118年戊戌,金太祖天辅八年,兵荒马乱,路途梗塞,清无法回归莆田,又怕金兵追杀,化装携眷奔向城西60里之<山大老>山脚下之新会登名都龙塘(今开平市水口龙塘地方)。清见该地背山面水,丘陵、平原、湖沼和沙滩阡陌纵横,风景如画,交通方便,种植适宜,认为“大丈夫四海为家,何必恋恋故国呢?”便定居于此,建立住宅,以养鸭种田为活。自此历尽艰辛,积累资财,购置良田,成为各县粮赋局主柱头户,叫“思成堂”。
清甫生四子:少裕、次裕、季裕、幼裕,属二世。由于历史悠久,宗枝繁衍,人稠地狭,有些宗亲迁居开平的里村、迳口、三山圹、山水窟、平塘、社边等地和省内的中山、新会、台山、恩平、阳江等地;旅居海外的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港澳台等地为数甚众,定居开平水口龙塘的人约万人。正是瓜瓞绵绵枝叶茂,卢江世泽衍箕裘。

台山何氏浅述
据初步查考,何氏在台山分布很广,源流很长,群寓在端芬、广海、赤溪、都斛上川、汶村、北陡、那扶、深井、大隆洞等镇较多,其中端芬有200多户,近1000人,北陡300多户,近4000人,汶村镇的白沙、鱼地、平丰三村有200多户近1200人,上川有50多户200多人,其余的都很散,尤其是山区地方。台山何氏有两房:一是龙塘房,二是尚书坊。其中汶村、上川的何氏均属龙塘房清甫后裔十七世祖清波迁入的,在台山已有十多世子孙后裔。端芬镇南阳管理区何略咀村50户近200人却是尚书坊的,均从新会迁入。其余北陡、广海、端芬、赤溪、那扶、深井等地都是两房混聚。其迁徙的渠道不少,除了新会、开平迁来外,还有恩平、高明、阳江、鹤山等地徙入。
据龙塘族谱载:十六世显结有妣张氏、甄氏,生有清波、清浪二子。显结与张氏葬于龙塘飞鹅山,甄氏葬于汶村蒲鱼地后。十世祖清波是龙圹佛井村人,生于清朝康熙八年,卒于雍正五年,享年59岁。生有五子:昆玉、昆美、昆珍、昆瑞、勤典。清波与妣陈氏合葬于渔地石庙山南山腰烽火台下。昔日家贫,清波合伴到新宁海宴汶村西康陈登籴米,陈妻何氏是龙圹人,闻其声与其祖一脉,便认起亲戚,问及清波的家庭有兄弟小妹及一甄氏母亲,父母已丧。陈妻便叫其迁来白沙,黑沙,鱼地居住,以其祖业田为耕。清考虑是鱼米之乡,征得母亲兄弟姐妹们等的同意,于清朝康熙癸己年十一月初九日从佛井村迁徙来汶村上述三村中,时年清24岁,在处开枝散叶,至今已有十多世300多年历史。在此期间,这些后裔有的也分别散居在台山各地或徙迁回开平和迁到外县去。同时,也有的何氏后裔从新会、鹤山、恩平、阳江、南海、广州等地迁入,群聚或散居在台山境内,成为侨乡台山的建设者,写下千秋史。
何氏先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活动相当活跃,知名人物不少,如老祖韩氏在春秋战国时为韩王,西汉时有南阳王韩信,汉末有太缚何进;唐时有宰相何弘敬;西晋有何曾任太尉、太傅,其子何劭任太师,后任宰相;东晋何充任宰相;南北朝何尚之任礼部尚书;明朝何宗彦任礼部、吏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何鼎是明孝宗的宦官;何吾驺,广东香山人,明崇祯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何如龙任礼部、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宋朝何执中在政和二年与蔡高同任宰相,后升少师,封为蔡国公;何栗在宋钦宗时为尚书,右丞;何源(清甫)在宋徽宗时任广东宣教使,后超擢右丞(无上任);明嘉靖王教师何宠(开平龙塘人),先为奉政大夫,辽府长史司左,后追封为相,立相国祠。
此外,汉有儒家何林;三国有哲学何晏;唐有女道士何琼(八仙中何仙姑);南北朝有天文学家何承天,文学家何迹;明有文学家何景明、何良俊,哲学家何心隐,清有书法家、金石学家、诗人何绍基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知识产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知识产权等问题, 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65827邮件:tssxzzx@jiangme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