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市教育局 ”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和公平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为促进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加快so米直播教育现代化步伐,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根据《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结合so米直播实际,特制定《台山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so米直播通过教育强市创建工作,加大投入,强化培训,教育信息化装备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信息资源初具规模,教育信息化的意识与观念得到了普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为so米直播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把学校规范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做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创办让台山人民满意教育的三大基础性工程,高度重视,全力推进。
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新时期教育管理与教育工作的质量,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对我们台山市保持教育强市的优势,高位发展,不断改革与创新,具有深刻的意义。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上,我们坚持以完善设施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以普及应用为目的,努力发挥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师资培养和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带动了so米直播教育工作整体发展。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赋予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新的时代内涵。
目前,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规划纲要的六大保障措施之一,把“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更是列为2010-2012年组织实施的十个重大工程之一。《纲要》就教育信息化专门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大战略任务,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等。
信息技术正在高速发展。以3G为代表的现代通信技术、以光纤为主,整合无线局域网的新型数据传输技术、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以云计算为特征的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等,都在孕育着教育信息化的全新发展机遇。
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新时期教育管理与教育工作的质量,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对我们台山市保持教育强市的优势,高位发展,不断改革与创新,具有深刻的意义。
在台山教育发展的过程中,so米直播坚持把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装备的标准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台山市电化教育站、信息中心正在成为台山市区域性的网络管理服务中心、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新媒体新技术推广应用中心。台山市经过多年的丰富实践和一定的理论积累,特别是创建教育强市后为台山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产生了再次腾飞的强烈需求。所有这些给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赋予了更高的时代内涵,即适应现代教育需要,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保障实验、实践教学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条件支持。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技术装备作用日益彰显。
近几年,so米直播实施了一系列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和高中教育优质化的重大工程,使教育装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随着so米直播通过省教育强市督导评估验收和提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了新的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以及农村义务教育保障体系建立等,so米直播的教育装备已经和正在发挥作用。
(三)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教育装备创新发展需要不断加强。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课程改革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既是目标也是过程;信息技术等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为课程改革等提供了物质基础。利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时代性、科技性和创新性,影响和改变现行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推动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的进步以及利用现代教育装备,整合和共享教学资源,在新技术、新装备使用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教育装备不断创新,也为教育技术装备事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但对照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so米直播教育信息化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认识还不够到位,人们往往只是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待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装备投入不足、规划缺乏;专业人员力量薄弱,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动手能力比较弱,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兼职现象比较突出;应用信息技术的层次较低,教育城域网上虽有教学资源库、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但在应用中,基本以单向的传递信息为主,未能很好地发挥网络所具有的交互功能。教育信息化仍然是台山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之一。
为确保在2015年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对教育信息化必须超前规划,优先投入,强化应用,使之成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和有力保障。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为导向,以建设覆盖城乡学校的数字化环境为基本目标,以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教育服务与监管为根本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为“十三五”阶段建设“教育智能化”铺垫。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完成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工程,学校与县(市、区)和台山市教育网高速互联互通。到2015年,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100M-500M;充分利用现有环境和设施,实现高度融合的多网合一;全市布局调整后保留的学校基本达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建设台山市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应用中心,基本实现基础数据、管理信息、教学资源的推送式应用;初步建成信息化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视频教学(教研)、资源互动共享、教育信息互动五大平台;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全面统一,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到规定要求;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基础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实现教育信息数字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行政管理电子化,形成台山市信息化应用的新局面。
2.具体目标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均衡化、服务高效化。到2015年,建成至少100M的宽带接入网络,各级各类学校网络接入率达100%,实现教育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全面实现“校校通”;中小学人机比提高到5:1;信息化学习终端不断丰富并得到有效应用;多媒体教学进班级比例逐年提高,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多媒体教学进班级的覆盖率达100%,全市中小学90%以上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基本实现班班通、科科用。
建成一体化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到2015年,各级各类学校依靠上级或自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各级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并得到广泛共享和有效推送,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并得到持续化发展。
教育信息化能力显著提高。到2015年,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管理人员和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全员培训;培养管理人员的管理信息化能力并进行管理信息化实践,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融合课程的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探索信息技术在各种教育情境中的应用,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支持。以应用推动信息技术的装备的升级;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基本实现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具备网络学习能力,培养信息化环境下的创新人才。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教育网络体系
全面提升台山教育城域网,优化教育城域网建设,大力推进校园网普及力度,形成覆盖全市的“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资源丰富、高效运行、广泛应用”的市教育城域和学校校园网两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网络体系。到2015年,全市所有中小学全面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到2015年,全市普通中小学生机比达到5:1,班级多媒体普及率达到90%以上。
(二)强化资源共建共享
按照“全市统筹规划、教育专家指导、教研员把关、示范校支撑、师生共同参与”的模式,开发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学科齐全、形式多样、灵活方便的个性化、本土教学资源。加快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步伐,整合全市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分布式教学资源网络,实现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全市教育数据中心,为实现全市网络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师资培训,提供数据服务、基础信息和管理载体。
(三)完善应用服务平台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依靠上级或自建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信息与资源和应用服务平台。包括办公系统、图书管理、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教师档案、评价管理等信息系统,实现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推进教育政务信息化发展进程。建立以信息安全为基础、以数据获取和资源共享为核心、面向决策支持、公众服务的教育电子政务体系,实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办公自动化,提高教育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和公共服务电子化水平。
(四)提升教育技术能力
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全面开展针对教学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加大对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的工作力度。重视和加强电教专业队伍、学校教育技术中心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学科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引导教师科学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促进广大教师面向信息化的专业发展水平。
(五)加强信息技术教学
按照课程要求配齐配强信息技术教师,开足信息技术课程,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为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形成中小学生全员参与、乐于参与的良好氛围。强化信息技术的日常教学应用。
(六)积极推广优秀成果
加大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优秀成果的推广力度,及时发现和培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典型项目、典型学校,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打造技术应用强势学科,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水平。突出抓好中小学电脑制作、电脑机器人等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争取有较大的突破。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将成立台山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台山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组织实施全市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教育系统电子政务(校务)工作,管理台山市教育信息化项目,统筹全市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宏观协调力度。各镇(街)和学校都要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切实负起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推进建设和规范管理等责任。
(二)科学规划,统筹协调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教育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市统一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确定目标,既体现超前性,又注重可行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本地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现代化学校和各类示范学校建设等工作统筹安排,与相应的师资培养培训同步考虑。要根据工作推进的需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教育信息化规划落到实处。
(三)整合力量,强化培训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要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有效整合教仪站、教研室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力量,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加强在职干部的信息技术培训。
加强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各单位都要制定培训计划,把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网上教师培训活动。要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学科教育专家。要强化应用推动,通过管理信息化应用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信息化的水平;通过教学信息化应用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学信息化的水平。要强化政策导向,把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和教师职务评聘的必备条件。
教研人员应率先掌握教育信息技术。各级教研部门要切实负起指导责任,推进当地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问题。
(四)加大投入,强化应用
加大投入,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物质保证。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把教育信息化所需资金列入当地财政经费的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各级教育部门要把实施教育信息化作为投入的重点之一,优先考虑。对投入力度大、成效显著的单位,市教育局将给以一定的奖励。
要不断拓宽经费筹措渠道。积极研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吸引社会各方面主动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以市场运作方式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中,要实行公平、公开、竞争、择优。教育信息设施、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向社会开放,逐步建立成本分担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应用,提供增值服务,确保信息化投资效益。
(五)健全机制,鼓励创新
结合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学校在管理信息化、教学应用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定期组织信息技术应用现场会、教育论坛、教育技术成果评选等活动,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总结表彰制度,激励学校、教师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鼓励学校和教师创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奖”,鼓励学校和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尝试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六)定期督导,提高绩效
制定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方案,建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组织相关教育信息化专家,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评估。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纳入对镇(街)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考核。
台山市教育局
2010年9月15日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