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白沙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发布机构: | 台山政府网 | 生成日期: | 2018-06-14 07:32:45 |
人,都是来自乡村。
长幼有序的规规矩矩、宗亲氏族的礼礼乐乐、融于血脉的精神样貌……曾经坚固无比的自治自立的社会结构,不少被快速激涨的时代浪潮冲得分崩离析。人,离开了乡村的藩篱,也丢失了乡村的灵魂。
所幸,总还有些烙印无法磨灭,总还有些训导无法忘怀。
自北宋名臣余靖起源的余氏大家,依的不仅仅是开枝散叶、血浓于水,依的不仅仅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历经近千年的“清”、“公”、“勤”、“明”、“和”、“慎”六字箴言,与余氏家训家规完美融和,激励和鞭策世世代代修身律己、建功立业,教余氏人才辈出、长立于世。
今日,我们走进白沙五围,从余氏分支的一脉中,感受坚守家风、敛于精气的余家人传奇。
白沙镇五围村委会位于潭江南岸,隔江与开平祥龙相望,东邻开平三围村委会达获海圩,西邻岗美村委会通白沙潮境。五围人都姓余,是400年前从新宁荻海余氏迁出的一支,他们沿潭江而下,择沃土而栖。其时,五围一带均为湿地滩涂,先人在五块湿地上分别建起了村子,后来村子周边逐渐连接成围成圈,因此得名“五围”。
“五围乡”牌坊
碉楼屹立田野之间
原五围学校校长余国栋老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讲述五围起源
如果说潭江水美滋养了五围人的体魄,余靖精神则锻造了五围人的内涵。
余靖(公元1000-1064),广东韶关曲江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从政四十一年,官至工部尚书,卒后赠刑部尚书,谥“襄”,后人尊称他为“忠襄公”。他一生为国家竭智尽忠,建策匡时,抚民治吏,三使契丹,两平蛮寇,光辉业绩彪炳青史,动人风采流芳百世。他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洙被尊为北宋“四贤”,与欧阳修、王素、蔡襄被称为“四谏”,是继唐代张九龄之后岭南地区又一位历史文化名人,被后人称为“异代九龄”。
开平风采堂全景
风采堂内余靖铜像
余靖留下的《从政六箴》,表达了他对余氏后人的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余氏家训十二条,教人孝父母、友兄弟、睦宗族、和乡党、隆祭醮、重教育、勤诵读、慎交友、务耕稼、崇节俭、戒争讼、惩横暴;家规八条,涉及尊老尽孝、谦和为人、公正处事、俭朴持家等多个方面。
正是这份独独属于余氏家族传承的精神约束,成为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羁绊,让余家人在千年来的迁徙中,始终守着一颗心,连着一根筋。而家有优良之风,必有乡贤涌现,必然乡贤文化不断。
据不完全统计,余靖的后裔有100万人左右,遍布世界各地,且在各个社会领域都有出色的建树,对国家和社会贡献卓著。单单一个五围,就涌现了一批爱国将领、政界栋梁、学术翘楚和商界奇才。
余觉之
江门华侨博物馆中so米直播江门制纸公司的介绍
余觉之(1877—1935) ,字德中,台山白沙五围龙美人,企业家。少时勤奋好学,考取末科秀才,1904年赴日本自费留学。1909年回国招股筹款,发起成立江门制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南地区办民族工业的带头人,曾被授予“嘉禾勋章”。先后担任过广东省经济调查委员会委员、省长公署顾问、省议员。重视兴学育才,自捐巨款在乡间创办敬业初等小学。
余觉之终生为“实业救国”而操劳,乐于助人解困,但自奉节俭,粗食布衣,并无田产余钱留给子孙,只有故乡的旧祖屋,死后连殡殓费都无着落,幸得亲朋戚友及乡人为其置办。其高风亮节、乡人有口皆碑。
余子武
余子武(1901-1944),号文波,白沙镇五围吉都村人,先后毕业于北京法政大学和日本东京政法大学,1944年获得美国陆军部颁发的“高级指挥官训练”毕业证。1936年,晋升为第四路军直属第五团上校团长、一六0师九五八团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队北上参加淞沪上海罗店、马家宅及南京突围等战役,屡立战功。1943年6月,晋升为一五一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7月22日在衡阳战役中阵亡。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余子武将军为第一批革命烈士。(《话说白沙》之⑦-生当作人杰、家国两不负的抗日名将:余子武,我们已对其作详细介绍)。
余伯泉
蒋介石与余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