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米直播

图片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白沙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
发布机构: 台山政府网 生成日期: 2019-01-14 01:08:59
《话说白沙》之?——缅怀台山白沙近代航空人物

台山,面海而兴。水,不仅是台山人吃喝的源,更是开放的潮。乡关渡口送走了逐浪的青年,一别经年 ,他们有的带回了财富,有的带回了智慧,有的带回了文明。还有的,自水里去而从天上来,他们守着救国的心愿,带回了航空技术,带回了空军之苗,带回了抗战力量。


抗战时中国空军的双翼战机

淞沪会战”中的中国空军


说起中国的十四年抗战,相比地面战场,中国空军的战斗历史是一场更加处于劣势的,以四两抗争千斤的艰难斗争。

1937年抗战前,日本空军可用于作战的飞机约为2300架,预备飞机约280架,反观中国空军总计有约600架飞机,能够参加作战的仅有223架飞机,不及日本的七分之一。在数量上、技术上都处在弱势的中国空军,唯有依靠优秀的驾驶技术和坚强的斗志,弥补与日军的差距。

1937年8月14日,中国空军在“南京空战”中首战告捷,共击落日机6架,特将此日定为“空军节”。抗战前期,苏联政府先后派出2000余名飞行员在中国轮战。直到1938年“武汉空战”,共击落日机650多架,击沉击伤日舰147艘。随后欧战爆发,在“大难临头各自飞”的1941年,苏联和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停止了对华军售,撤走全部飞行员,中国完全孤立。


1928年成立的苋桥航校

航校学生,后面石柱刻着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与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十二期毕业生赴美受训合照。标有十字的均已牺牲


这一阶段,中国空军以防卫为主,苦守残存的制空权。1924年成立的广东航空学校五、六期毕业生同学录中就有“勿忘救国”、“雪国耻复国仇,惟君等是赖”、“保障空防”等题字;1928年成立的苋桥航校的校训——几乎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校训,表现了飞行员必死的决心:“我们的身体、飞机与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他们在人类最大的战争中成长,别无选择。


飞虎队战机

飞虎队飞行员的作战服


中国空军乃至世界战场真正的逆转,来自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中国空军正式获得美国的军事援助。陈纳德将军指挥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到1942年5月31日志愿航空队共参战100余次,击落或击毁敌机200架左右,仅损毁和受伤80余架。

包括飞虎队在内,中国空军里涂抹上浓重的台山色彩。那一批先走出国门的青年,如蔡司渡(大江人)、黄光锐(空军司令、白沙人)、陈卓林(空军参谋长、斗山人)等响应孙中山“航空救国”理想,纷纷回国创办航空学院、飞机制造厂,带动整个华侨群体和同乡人报名参战——从而出现了我国抗日空战首位捐躯的华侨黄毓铨(四九人)、第一位华人女飞行员李月英(大江人)……据记载统计,参加空军部队作战及地勤的台山人就有200多人,牺牲50多人。但经过多方走访调查,我们深知数目远不止于此。



台山市飞虎队纪念亭


白沙籍航空人才辈出、不容忽视,无论是前线或地勤、抗战前或抗战后、飞虎队或驼峰队,不同时间、不同工种、不同地域下,他们都用热血与生命谱写着祖国的功迹与和平的诗篇。

由于抗战、内战、文革及移民等原因,造成历史档案缺失,许多白沙籍航空人物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现在我们收集的航空人物是凤毛麟角,只是其中的代表。


黄光锐,白沙镇龚边田心村人,空军司令。详见《话说白沙》之?


马俭进,男,1910年生,白沙镇墨林东成里人。在加拿大航空学校学飞行。1932年归国参加广东空军第六驱逐队。1936年秋,在南京航空委员会当教官。1939年7月25日,他参加第10轰炸中队轰炸晋南运城日军机场,炸毁30多架重型轰炸机,是抗战中第一次成功的奇袭。同年冬,调任第十九轰炸中队的分队长。1940年夏,因飞机迫降失事双臂骨折而转业任美军执行所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回加拿大长加利市,后定居美国。

1988年3月15日,马俭进作为海外特邀代表,专程回国,参加广东省航空纪念碑揭幕仪式,受到广东省政府领导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


马瑞麟(1895-1923年),男,台山白沙石公场村人,加拿大华侨飞行员。1917年,应招参加飞行培训。1923年讨伐陈炯明叛军,围攻惠州城不下,飞机队拟将水雷改装用飞机投掷攻城,9月20日在东江白沙堆试验时失事,马瑞麟、吴顾枝与航空局长杨仙逸一起殉职。

马邦基

马邦基男,(1920年-2005年),祖籍白沙长江水飞鹅村,旅居加拿大,空军上尉机师。1938年考入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航空学院。1942年考取飞行员资格。同年,回到中国在“中航”做飞行员,驾驶运输机飞行“驼峰”航线,从印度运输军火,汽油等物资到中国。8个月时间,他驾机飞越“驼峰”420次。

由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越功勋,获得亚洲太平洋军功勋,美国军功章,二战胜利奖章,1995年又获得美国空军颁授的高级荣誉飞行十字勋章和佩载总统军团绶带等荣誉。

马绍基


马绍基(1922——2011),男,(马邦基之弟)祖籍白沙长江飞鹅村,空军上尉机师。1943年在美国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航空学院考取飞行员执照。1944年4月,回到中国,在“中航”当飞行员。在世界航空史上著名的“驼峰”航线担任飞行任务,共连续飞行了337次。

他以惊人的飞行成绩,赢得了多项荣誉,获得了“亚洲太平洋军功奖章”、“美国军功章”、“二战胜利奖章”、“驼峰胜利奖章”1995年,又获得美国空军颁授的高级荣誉“飞行十字勋章”。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台山籍名录上有马国廉和余拔峰名字

马国廉

马国廉男,(?年—1944年),白沙镇山朗康和里人,中央空军第十七中队队长。毕业于加拿大空军航校,1932年回国,经马湘(当时任孙中山先生的卫士长)介绍,到黄光锐所属的广东空军服务。抗日战争爆发后,以优秀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战斗胆略,被委任为中央空军第十七中队队长。1939年2月至4月间,他先后在兰州、南郑上空击落日机两架;又与僚机协力击落日机一架。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给马国廉颁发一枚“特级英雄”勋章。

1942年马国廉转任民航正飞机师,升至上尉一级。1944年8月1日,飞“驼峰”航线时坠机殉职,遗有妻子黄氏与两女。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

余拔峰烈士墓(衣冠冢)碑文

余拔峰(1913-1940),原台山县白沙三围乡冲美村人,中央航校七期毕业,任空军四大队二十一队飞行员,1940年9月13日重庆壁山空战首次遭遇日本最先进战机-零式战机不幸阵亡,牺牲时年仅27岁,尚未结婚,后被国民政府追升为上尉,现南京抗日航空烈士墓中有余拔峰衣冠冢


余仲奎

余仲奎教授亲笔填写的教职工登记表

余仲奎,(1906-1998)航空科学家,白沙新三八冲三村人。1923年赴美求学,考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电机工程专业。1934年回国效力,任广东空军司令部航空学校航空理论学科主任,是我国航空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航空研究院代院长,后兼任飞机试验厂长,成功试制层竹飞机外挂油箱试验,开创了世界航空材料史之首创。1947年余仲奎辞职回广州,先后担任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国民大学、华南工学院等高校教授,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


黄瑞稳与妻子吴暖秀

黄瑞稳(1911年-1939年),男,出生于白沙镇朗北草骨朗村。1932年4月,黄瑞稳在广东航空学校第五期毕业后,编入著名飞行家丁纪徐任队长的广东空军第一队(即驱逐队)继续学习飞行技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不断晋升,后任中华民国空军第六大队,第十九中队中尉飞行员。

1939年2月20日,在武汉空战中不幸阵亡,牺牲时年仅28岁,后被国民政府追升为上尉。在广州的十九路军将士墓中有黄瑞稳将士的衣冠冢。


 黄朝威与妻子马素英

黄荣想(右二)唯一合家照

黄朝威(1909-1947)和黄荣想(原名黄槐坤,1911-1970),均是白沙龚边田心村人,与黄瑞稳同是广东航空学校第五期毕业,毕业后任飞行员教官。他们的故事详见《话说白沙》之??。

黄照,白沙人,任第八轰炸大队随机机械士兼射手,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四日,参与轰炸上海浏河口日舰时遭遇日机,奋勇还击,中弹牺性。


黄仲伟(又名黄百团),男,白沙镇口岭岚口里人。旅居台湾,早年考进中央空军学校深造,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目睹敌人横行,怒发冲冠,便请缨驾机轰击日兵,以支援当时勇敢抗击日军的处于孤军作战的十九路军,此后,无论其单独作战或与战友一起参战,均智勇双全地表现得相当出色,屡获表彰和嘉奖。


黄洪荣,原名马英荣,男,1922年生,白沙镇山朗长隆村人。1944年6月加入陈纳德组建的飞虎队987特别通讯连开赴中缅印战区。987特别通讯连是一支非常秘密的部队,马英荣担任部队军需品供应队的队长。

1942年11月到1945年12月,为盟军发射大量无线电信号伪造我军动向的假情报,迷惑敌军;还为穿越中越边界渗透到日占区的盟军特工人员提供无线电通信联系服务。由于情报准确、军需及时,使滇西等数项战役取得辉煌战果,为二战立下不朽的功勋。

碑上有黄炯钟和朱比德名字

黄炯钟(1923-2005),祖籍台山白沙镇,美国华裔“飞虎队”通讯员,侨领。抗战时期,应征参加美国炮兵部队,秘密受训半年后,加入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即“飞虎队”,任发报员。战后回到三藩市。

1985年黄炯钟退休后,专心致志服务侨社,先后担任同源总会会长、中华总会馆总董、台山宁阳总会馆主席、东华医院院长、全美黄氏宗亲总会主席、总长等,为维护华人权益尽心尽力,建树良多,备受尊敬,是著名侨领。

朱比德祖籍白沙镇邹村广源里,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飞虎队”)地勤,二战期间在飞虎队服役,一直在中国战区同日本作战。1991年,他同战友们一起捐款在台城修建了“飞虎队纪念亭”,亭上刻有他的中英文名字。


朱美娇

朱美娇(1923- ),朱比德的妹妹英文译名朱玛吉,祖籍白沙镇邹村广源里,生于加州伯克利市。太平洋战争爆发,她毅然离开大学,报考妇女飞行服务团,成为其中2名台山裔女飞行员之一(另一位为李月英)。朱美娇每次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运输任务,其中包括飞机运渡任务。1944年12月服务团解散后,继续攻读物理学,后成为一位物理学家。1987年退休。

朱美娇的事迹已载入英文本《美国华人妇女今昔》一书中。

谭丁春(1894-1939年),男,白沙镇朗南横溪里人,美国航空学校毕业。历任民国空军第一大队大队长、中央空军第一大队大队长,兼柳州空军第九修理厂厂长。1939年,因试飞失事辞世,国民党政府追封他为少将。


谭锦荣,男,1907年生,白沙镇朗南横溪里人,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民国政府中央空军第七军区财务科长、中将师长。


邝炳舜


邝炳舜(1896-1947),男,白沙镇冲云潮溪里人,1918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成为杰出的华侨领袖。他发动侨胞捐资15万美元,在旧金山开办中国飞机制造厂,生产飞机零件送回祖国。1942年,被推举为第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选为国民大会代表。


天破晓,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逐日寇,热忱哪怕长空浩渺茫。

果敢冲,曙光复照光华万丈涌,

果敢冲,共赴国难夺回我山

仅以此篇,缅怀航空先烈!


感谢台山市档案局、台山市博物馆的大力支持!

资料参考:凤凰大视野

主编:余曼屏

编辑:蕾、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