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斗山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发布机构: | 本网 | 生成日期: | 2020-03-23 16:30:42 |
文/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出入公共场所,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会戴上口罩,虽然有点不舒服,但也慢慢养成了习惯。”复工不久的广告行业从业者黄灿说,以后感冒生病,也会自觉戴上口罩。
记者走访发现,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相关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对卫生健康知识宣传的影响,和黄灿一样,越来越多市民养成了戴口罩、用公筷、勤洗手等卫生习惯,而相关部门也正积极倡导市民养成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
受访专家表示,这些变化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健康卫生意识的提升,建议从现在做起,坚持下去,养成好习惯。
生活方式悄然改变
疫情期间,市民杨睿发现家庭有了一些有趣的变化:吃饭的时候,妈妈总是主动准备了一双公筷。“开始是一双公筷,让我们一家三口用,后来,要求每次吃饭每个人都要各自用一双公筷。”他说,“特别讲究卫生,恐怕有什么病菌相互传染。”
不仅如此,杨睿还发现,过去不怎么管的洗手问题,妈妈也突然抓得很紧。“下班回家,首先叫我洗手,而且要用洗手液或者酒精消毒液,过去她可不会这样。”他说。
记者走访发现,因受疫情影响,许多江门市民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了改变。除了用公筷、勤洗手等卫生习惯外,也有市民的生活方式悄然在变。
年过七旬的邓婆婆表示,因受疫情影响,她最近学会了用微信视频聊天。“原来用起来很方便的,以前觉得很麻烦。”邓婆婆说,因为过年时晚辈没办法来拜年,很多都选择视频拜年,“女儿也教我怎么用微信发红包,我觉得很有趣”。虽然现在茶楼、公园已经陆续开放,但邓婆婆除了锻炼身体外,也很少出去。“这段时间一直说不聚集,我慢慢习惯了,通过微信都能和老伙伴聊天,挺方便,还能减少传染病菌的机会。”邓婆婆笑着说。
黄灿也表示,虽然疫情是一件不幸的事,但因疫情而让人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未尝不是不幸中的万幸。“就拿吃野味来说吧,之前也偶尔会吃,无非是听人说野味滋补,或者图个好奇。其实,真吃了之后发现,也没传说的有什么滋补效果。”他说,“大家吃东西就是营养、健康、卫生,家常便饭、日常菜都能达到这些目的,不见得非要去吃什么野味。现在政府都号召我们不要吃野味,也在立法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相信疫情过后,大家也会在这方面有相当大的改善”。
发出“公筷公勺行动”倡议
勤洗手、拒野味这样的习惯容易坚持,然而,长久以来,围桌合餐是中国人的主要就餐方式,亲朋好友围坐成一圈,觥筹交错,共享美食,气氛其乐融融。在疫情期间养成的就餐用公筷等健康生活方式能成为潮流吗?
记者采访发现,对于用公筷有不少人表示赞成。本报日前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影响,有10%左右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生活更规律、更科学、更健康了,渐渐养成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也有14%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和朋友在外聚餐等休闲方式受到影响,以后会减少在外聚餐的次数。“刚开始会有点不习惯,经常忘了用公筷,老是被妈妈批。一个多月过去了,现在已经习惯了。”杨睿说,“我觉得这样挺好,特别是在外面聚餐的时候,更应该用公筷,这方面,江门大的酒店都这样做的,农庄、小餐馆意识就差一些”。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分餐制会破坏餐桌上亲切热闹的氛围,带来隔阂感,显得有些矫情和别扭。家庭吃饭使用公筷,则难度更大。“我跟公婆一起住,提出吃饭时用公筷,没想到老两口强烈反对,差点引发家庭矛盾。”马女士告诉记者,“老人们爱用自己的筷子往我们碗里夹菜,特别是喜欢夹给小孩子,明知道不卫生,又不敢拒绝”。而一些长辈觉得公筷用起来又麻烦又生分,这种传统观念短时间内很难转变。
广东省药学会消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江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段雪辉表示,就餐时,建议养成使用公筷的习惯。他表示,用自己用过的筷子,给别人夹菜,或者大家都用自己的筷子在碟子里夹菜,会有传染疾病的危险,比如多种胃病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旋杆菌,常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中,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很可能成为传播媒介。此外,肝炎、伤寒、痢疾等多种疾病也都可能通过合餐传播。
而记者也了解到,近日,市文明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联合发出“公筷公勺行动”倡议书,倡议单位学校集体食堂、餐饮单位带头推广普及“公筷公勺行动”,提醒用餐者使用公筷公勺,倡议家庭用餐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健康习惯等。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