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都斛镇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放弃
发布机构: | 都斛镇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 | 2024-04-16 17:08:31 |
林为干,微波理论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19年10月20日出生于台山市都斛镇大纲村,父亲是台山的名律师。著名革命烈士林基路(原名林为梁,与陈潭秋、毛泽民同时被害)是他的二哥。林为干在台城就读小学,1932年读完初中二年级就考入广东省第一中学(广州广雅中学的前身)念高中。
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1945年考取公费赴美实习,成为美国加州大学著名教授温纳里(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科学院和国家科学艺术院的三重院士)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 195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学位。
1951年8月,林为干冲破了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拦,毅然从旧金山登船返回祖国。到达香港时,港英政府拒绝他们登陆,后来由林为干领队电请广东省教育厅派船从公海上把他们接回广州。林为干原打算回清华大学任教,后来接受了广东省政府 “为家乡服务”的建议,先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担任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担任新成立的华南工学院的首任电讯系主任。1956年,全国第三次院系调整时,他又被调到刚成立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先后担任了该院的第一任科研院长助理、无线电物理系第一任系主任、应用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80—1984年,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副院长。现任电子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是我国微波理论与技术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林为干学术造诣精深,科研与教学贡献卓著,深受学术界、教育界和电子工业界的尊敬并屡获奖励和荣誉: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现称为中科院院士); 1982年当选为中国电子学会首批会士;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9年获首次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获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以及多种其他奖励。林为干还是中国电子学会历届理事,微波分会主任委员,《电子学报》编委,《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主编。他还应国外知名学术组织邀请于1981年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乔治·华盛顿大学客座教授,1984年任加拿大马利托巴大学客座教授,1994年任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1990起被聘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电磁科学院院士,1993年起任美国《电磁波与应用学报》的国际编委;以及美国《微波与光技术快报》编委、意大利《高频学报》编委和美国电机与电气工程师学会MTT中国分会主席等学术职务。
林为干在1958-1988年间被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两届)和人大常委(两届);1978-1984年被选为成都市科协主席,1984年以后为名誉主席。
2015年1月23日9点3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
2015年1月29日,林为干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成都举行。
中国微波理论与技术学科的开拓者
微波(通常是指波长为1米至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形成为一门技术科学开始于上世纪30年代,在二次大战期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当时出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微波的研究集中在雷达方面。在这以后,随着应用研究的不断扩展,微波理论与技术日趋完善而又不断向纵深及交叉学科发展。林为干从40年代开始就在当时的世界科技中心美国从事微波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他的博士论文《单腔多模微波滤波器》发表于美国权威刊物《应用物理学报》(1951年8月号)首页上。该文首次揭示了在一个圆柱谐振腔中存在5个兼并模的现象,受到当时微波界的高度评价。该理论的最大意义是使用一个谐振腔就能代替多个谐振腔从而有利于极大地减小体积和重量。这一理论和技术在60年代末卫星通信大发展以后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1971年美国的《卫星通信评论》,1987年及1992年的美国《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都重提了林为干这一重要发明的意义。《微波理论与技术汇刊》1994年7月号的3位法国学者认为近代卫星广播通信业所用的多模技术是由拉贡(Ragan)及林为干提出来的,其发展的基础是根据林为干及库恩(Cohn)的工作。此项工作至今尚在发展。1984年林为干发表了《一腔双模理论及其在测量纸张湿度中的作用》论文,电子科技大学(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利用该理论研制成了纸张测湿仪并在国内被广泛应用。该项研究获得了机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南理工大学一位教授现正在林教授指导下进行单腔四模椭圆滤波器的研究。
波导的不连续性是微波网络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56年,林为干在《物理学报》发表的《矩形波导变高度不连续性的等效电路》,是我国最早的微波理论论文,起了带头作用,在国际上也属科研前沿。该文到90年代仍不失其重要性。此后他又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
林为干对传输线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拓宽和发展了保角变换在电磁场中的应用。他从1962年在《物理学报》18卷首页上发表的《so米直播外矩内圆同轴线的工作特性》论文后的30年内,连续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几十篇这方面的论文,其理论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中他和助手钟祥礼副教授发表在《物理学报》1963年第4期的论文《传输线特性阻抗的一个新计算方法》被国外学者称为“林、钟方法”。英国1972年出版的马可尼丛书第2卷第4章的作者哥斯顿(Gunston)认为林、钟的方法是到那时为止最准确的方法。林为干于1979年1月和1980年9月先后在《电子学报》上发表的《椭圆直波导理论》、《扇形、椭圆、半椭圆波导的研究》这两篇重要论文,纠正了国外的某些结论,成功地为我国制定椭圆直波导标准尺寸提供了依据。
改革开放后,林为干开展了毫米波技术和宽带光纤技术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科研任务,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正是由于他在国内微波理论方面作出的开拓性贡献,香港中文大学在1993年邀请林为干做学术报告时,尊他为“中国微波之父”。
优秀教育成果获国家级特等奖
林为干回国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内熟悉微波技术的人很少。当时高等学校主要是使用苏联的教材,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用上中文的教科书,他在工作繁忙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在短期内掌握了俄译汉的技巧,组织并亲自译校了多种苏联的高校教材,为培养新中国的第一批电子专业学生作出了贡献。1956年,国家制定了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随之在国内建立了4个属中国科学院建制的现代化的研究所。其中的电子学研究所请林为干讲学,介绍苏联和英、美各国有关电子学的进展和基本原理,历时3个月,为我国电子学特别是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的发展培训了首批骨干队伍。
在1959—1978年期间,林为干先后为我国的各研究所、工厂的科技人员和高校的教师系统地讲授了微波网络,微波理论与技术、电磁场工程和电磁场理论等课程,并将这些讲稿整理出版了4部专著:《微波网络》(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微波理论与技术》(科学出版社,1979)、《电磁场工程》(邮电出版社,1982)和《电磁场理论》(邮电出版社,与助手合作,1984)共计380万字。这些著作对提高我国电子科学技术队伍的理论水平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在我们设立学位制度后成为研究生学习的重要参考书。《微波理论与技术》一书于1987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电磁场工程》一书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图书。1988年林为干由于在微波理论方面的贡献而单独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9年在他70周岁时,电子工业出版社为他出版了《微波场论与应用研究论文选集》。
在国内,林为干早在1952年就开始招收研究生。由他带出的研究生,有不少已成为国内很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学术或技术带头人。1978年国家学位制度实施以来,林为干领衔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被确认为国家重点学科,并在当年成为国家首批硕士点,1981年又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博士点,1985年则成为国家首批建立的博士后流动站之一。截至1994年,由他指导而获得博士学位的就有63人,是我国带出博士生最多的博士生导师。他也是我国最早带博士生的指导教师之一。由于他带的博士数量多,成才好,1989年获得“优秀教育成果国家级特等奖”。
“要做一辈子研究生”
林为干长期从事电磁理论、微波理论、光波导理论以及电磁波传播、辐射理论和应用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作出了多项创新成果。最突出的成就是:《so米直播一腔多模的微波滤波器理论》首先发现一个圆柱谐振腔中有5个同谐振频率的简并模可资利用,受到同行们的重视,至今仍广被引用。在发表的百篇科学论文中,保角变换应用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英国马可尼丛书》第二卷大量引用他的外圆内矩的特种截面的数据和公式,认为其特性抗阻的公式和数据是当时最准确的。
后来,因年事已高,林为干卸去了一切行政职务,专心于科研与教学工作,活到老攀登到老,用实际行动履行自己“要做一辈子研究生”的诺言。在他70寿辰之际,电子工业出版社为他出版了论文选集,收集了他在1989年以前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年满70岁后其学术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减当年,1990—1994年间仅以他单独署名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就多达20篇。1994年,他个人在《美国电磁波与应用学报》上就连续发表了4篇国际一流水平的论文,影响很大。美国的一些资深科学家纷纷来函索要文稿的初印本。现在他正在和另一位中科院院士、他早年在清华的同班同学吕保维一道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课题“电磁波传播、散射与逆散射的理论与应用”及其它国家科研课题,为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争创世界一流的科技水平而攀登不息。2003年11月,林为干院士被聘为江门市人民政府首批科技顾问,为家乡的发展继续贡献余热。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愉深、林为干,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学编?电子卷。
[2]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林为干院士介绍?技术科学部。
[附]难忘的1957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林为干
1951年8月我回国参加工作。由于我在美国加省大学的三年讲师教龄,博士学位,我被评为正教授,代理系主任。1952年全国思想改造,院系调整,我被任为华南工学院电讯系主任,到去年年底我已有50年的双肩挑教龄了。1953年高教部的李云扬副司长(台山人的日本留学生,延安进城干部)来检查工作期间接见了我,说我是最年轻、最好的系主任。
1957年是我最难忘的一年,在那一年中有两件让我难忘的大事。一是在党的整风反右中,我火线入党,并决心真正从思想上入党,以实际行动报效党和祖国。二是在随后的全国第二次院系大调整中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建立,我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广州远赴成都,任院长助理及副院长,并在此工作至今。“文革”十年我一边接受革命审查和批判,一边坚持工作。在这十年前我写了380万字的专著,当时微波业界激动一时。
我高中毕业时得了三个第一,一是我是唯一应届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二是中山大学的入学考试中我的数学以100分取得第一名,三是我在毕业生越野赛跑得了第一。我要努力保持年轻时代的干劲,在学习和工作中勇争第一。我要求我的学生当三好学生,我自身就先当三好教授。1996年我被评为校的优秀党员。当年高教部一位王司长会后出来时对我说,我是全校最勤奋的教师。这使我大吃一惊,青年们应该比我更勤奋才对! 1983年当时主管教育的副部长孙俊人将军(工程院院士)叫我别当校长,搞学问吧。我欣然接受这建议,这是组织对我的培养。1999年我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同年11月11日《科技日报》发表题为“共和国的科技丰碑”,副题是“五十年来有重大贡献科学家”,我排名第41位,42号是一位将军。回顾这几十年,国家给了我很多的荣誉,但我觉得仍要继续努力工作,努力再努力,与青中老在红专路上并驾争先。
在学校的帮助下,2003年5月18日我携夫人及两位教授到芝加哥接受我的第二个博士学位(荣誉),这显示了新中国在科学事业的成就,党的领导功勋。人事处要我提供资料,供对外宣传。帮助我出国交流就是最好的对外宣传。国外侨胞对我热心出国作学术交流,带回祖国的文化教育财富是深表欢迎,芝加哥多家中文报纸都表扬这样的交流。
林为干先生
来源:都斛党政综合办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台山政府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复制或转载。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速与本网取得联系。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台山政府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联系方式:0750-5524538邮件:ts686@126.com